“学校是我生命的沃土,学生是我收获的希望,只有把根植于这片美丽的土地,生长于这个充满友爱的环境,我的生命才会更加灿烂芬芳。”潍坊聋哑学校骨干教师王福香,每每说起自己从事特殊教育经历,总是用这句朴实的言语加以总结。
1986年6月,即将师范毕业的王福香,毅然选择了到最艰苦也是最需要她的特殊教育学校去任教。从此之后,王福香的工作、生活就和聋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课堂教学中,她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上进。在生活上,她时时了解学生的疾苦,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并与贫困生结对子,时刻关注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20年来,不管学生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全力提供帮助。
王福香始终以培养聋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己任,根据每个聋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要求,开展了“聋生语言发展途径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首创了“手位模拟舌位”发音教学法和“演—看—想—说—写”句子教学的五步情景教学法,积极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读写途径。
孩子不懂发音,王福香就把小手拿过来,触摸自己的喉咙来模仿,直到嗓子说哑了,孩子们能开口发几个音。王福香认为,语言不是靠上课45分钟学出来的,是靠每时每刻一点一滴运用来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开口说话,才能与正常人进行沟通。
“聋孩子同健全孩子一样,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帮助,他们比健全孩子更需要我们。”王福香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份理念,把对特殊教育的热爱,注入每个聋哑学生不断成长的肌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