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三汊港镇三个“加法”,加出乡村振兴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2-01-0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三汊港镇着力做好三个“加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都昌贡献三汊港力量。


一、“科技+产业”,跑出农业高质高效加速度。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面对传统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回报见效慢、面源污染大的困境,三汊港镇积极引进华瑞农佳科技有限公司,在左桥实施农业水循环养殖基地项目,并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了市级产业园。该项目是江西省首家水循环养殖项目,并成功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内利用14个圈养池,建成一座占地1.3亩的陆基产业园,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通过尾水脱氨脱氮、固废沉淀分离,废水经处理后再回流重复使用,从而实现“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创新行动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脱贫户22户,户均增收达5000元。每年养殖年产量达130万斤商品鱼,产值突破1100万元,净利空间可达130万元。积极发展绿色科技产业,全镇建成光伏电站2050kw,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100kw以上的光伏电站,确保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10万元。此外,全镇还建有13个百亩油茶基地、1个千亩龙脑樟苗木基地和两个千亩稻虾共作基地,形成科技产业领头、多产业补充、三产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二、“党建+引领”,打造乡村宜居宜业示范点。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振兴质量的前提。三汊港镇充分发挥岭东社区自身优势,通过书记主任“一肩挑”,强化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抓住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契机,多方筹资30余万元,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的岭东社区村部,突出服务功能,按照“五室二站两中心”标准要求,社区干部全部在一楼窗口集中办公,使党员干部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组建以“五老”及乡贤为主体的村理事会,按照“七改三网、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高标准打造秀美乡村。在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投入打造的1200万元资金,群众筹资投劳就达到了200多万元,通过村理事会的协调沟通,普遍让社区村民有了参与家乡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今的岭东社区,6000多米的社区沥青主干道整洁有序,新建了9座桥梁和配套了4个污水处理终端,拆除的数百栋老旧危房宅基地上种植各种花草苗木并砌上花池,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向村民开放,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优美画卷。此外,社区党员石坤鹏带头发展油茶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经营模式,脱贫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在村支部的宣传引导和生态宜居的环境熏陶下,村民自觉将畜禽圈养、自觉抵制燃放鞭炮、理发师免费为村民理发、开设老年人“幸福食堂”、爱党爱国文化墙随处可见,并涌现出向正在加班的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送米粑、糖糕的感人事迹,岭东社区乡风文明得到进一步传唱。


三、“数字+治理”,提高农民生产生活幸福感。三汊港镇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新模式,运用无人机对全镇的环境卫生、农民建房、秸秆焚烧、封洲禁牧进行全天候、无盲区巡查,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特别是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在岭东社区推动数字化建设,该村主要交通要道、油茶基地、水库安装了40余个摄像头,在线就能看到全村的卫生保洁、车辆停放、安全事故,大大推动了基层再治理智能化、现代化。同时整合现有数字资源,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数据管理平台接入视频网,积极探索物联网、5G、大数据与技防相结合的体系,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查询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大部分政策,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岭东社区村民石坤满说道:“现在到村部办事很方便,在电脑上一点,就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该享受哪些政策,乡风文明积分还能在爱心超市换生活用品,真的比以前更能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了”。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