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再来一张,以古樟树作为背景画面,真是美极了。”入夏以来,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咔嚓咔嚓声中,游客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东阳古村吴风楚韵悠久,人文荟萃辈出,世世代代家风、民风、村风纯朴,是全国闻名的文明村,拥有“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示范村”等称号,也是遐迩闻名的“长寿村”。
走进古色古香的东阳村,错落有致的民房、干净整洁的环境、葱葱郁郁的古樟、平坦开阔的道路,呈现出民风淳朴、生态文明、民生和谐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东阳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投入红色名村建设,让当地百姓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
东阳村曾是湘赣根据地与湘鄂赣根据地来往的主要通道。据东阳村原党支部书记吴双柔介绍,东阳村红军交通站是红军安插在芦溪城附近一处秘密联络点,该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是为红军搜集传递情报、秘密转移中央干部、传送文件和物资及作为紧急会议的场所。“东阳红军交通站涌现出不少革命烈士,吴坎元烈士于1929年参加红军,在芦溪与大安山区负责宣传工作,1933年在一次张贴宣传标语时被反动派杀害。吴锦才烈士于1933年受命携带印章,孤身进萍乡城,不幸被叛徒告密,遭酷刑折磨,宁死不屈保守党的机密,惨遭敌人杀害。”回想起一幕幕往事,吴双柔感叹革命志士的坚贞与勇敢。
每一个革命旧址都承载着革命的红色优良传统,激励一代代后来者奋发图强。在吴双柔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民俗文化馆,该馆利用当地一座老祠堂改建而成,馆内收藏了东阳村几百年前留下的文物,是东阳村历史的见证,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对东阳村烈士生平史迹的研究、宣传,让村民们不断发扬革命先辈敢于拼搏、热血奋斗的精神,东阳村建立“一站两馆两院一台”为主的平台,致力于打造成重要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东阳村正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农房改造和庭院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该村紧紧围绕“党建+美丽乡村建设”这一目标,投入大量资金,努力做实农业产业、做优乡风文明、做美生态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秋雪蜜桃’基地除草、打药、剪枝,一年下来有近两万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东阳村村民曾庆左乐呵呵地说。据了解,“秋雪蜜桃”项目第一期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带动当地群众100余人就业,目前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预计两年后进入丰产期,纯利润可达300余万元,东阳村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70余万元,同时带动红色名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真正让红色村红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东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斌全介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乡村振兴开发战略的整体策划。对东阳村的红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在建设农村‘幸福家园’基础上,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五新’国家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研学红培区。”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红色交通站、民俗文化馆、村史馆、宗祠文化大院、东阳书院、古樟树”的主要参观路径,逐步把东阳村建设成为一个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红色教育基地,让游客重寻当年发生在东阳村的红色故事。
伴着古樟淡淡的清香,记者行走在东阳村村道上,处处感受到红色名村带来的变化。秉承先贤风范,东阳村正全力打造集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美丽红色名村,走出一条辐射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的红色之路。(记者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