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动作到位 特色动作出彩
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做到规定动作到位,特色动作有亮点。
高位推动 迅速落实
我市将党史学习教育列入每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固定议题,听取汇报,调度推进,做到时间再紧不挤党史学习教育,事情再多不忘党史学习教育。
早动员,强化示范引领。3月中旬召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一县四区、77个市直单位、新余学院等党委(党组)迅速跟进,3318个基层党组织和7万余名党员以高度的自觉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
早谋划,高效推动落实。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委常委任副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工作协调、指导督导、实践活动、材料简报、宣传报道5个工作组。下沉县区和市直单位调研督导,征求意见建议,对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分类指导。
早实施,发挥头雁效应。市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时段重点工作安排》《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工作安排(从中央动员大会到“七一”庆祝大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具体安排、责任清单,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
形式多样 推进扎实
我市在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推出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亮点突出的创新举措,让学习教育贴近实际、入脑入心。
注重“学”。市委理论中心组先后组织4次专题学习。对500余名村(社区)书记进行党史知识考试。分层分批组织400余名“两新”党组织党务干部培训,开设机关党员学习大讲堂系列讲党课,全市市直机关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近3000人聆听报告,在市委党校主体班课程中深度融合党史学习教育。
全面“讲”。组织市委宣讲团开展宣讲60场,整合老兵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党建宣讲员、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敲门嫂”等多方力量,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式菜单式宣讲。其中,“老兵宣讲团”在市内开展宣讲的基础上,抽调精兵强将在全省开展“老兵爷爷讲党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实现全省11个地市宣讲全覆盖。运用“村村通”小喇叭宣传基层阵地,设立“百年党史天天读”和红歌栏目,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用好“赛”。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作用,举办2021年新余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巾帼讲党史故事比赛、大学生讲党史故事比赛等,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委主要领导点题,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策划的“迎六一·庆七一”红领巾讲党史故事大赛于5月31日圆满结束,全市80余所学校1576名少先队员参赛,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学党史、讲党史的热潮。我市还将组建红领巾宣讲团,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党史宣讲,帮助全市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紧贴民生 作风务实
我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打造民生城市办实事。围绕补齐民生链,编制民生网,健全民生体系,全力打造民生城市。落实“六稳”“六保”,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一季度新增城镇就业4750余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190余人。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晓康诊所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巩固提升“党建+颐养之家”工作成效,提升颐养之家服务水平,安装安全扶手,解决“入家”老人上厕所不方便问题,为1100多位有听力障碍的老人免费配送助听器,并将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新余市颐养之家条例》。全年计划新建两所学校,续建5所学校,改扩建9所学校,增加2.5万个学位,全力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建立全省第一家食品安全快检便民服务中心,可每日为市民提供食品安全快检500批次。
聚焦深化政务服务办实事。围绕“五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全省样板、全国示范创建工作,实现36项民生资金“一卡通发”,316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一卡通办”。贴近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照含证改革,企业证照联办提速增效80%以上,实施刻制印章零费用、企业开办一日结等改革举措,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平安新余建设办实事。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对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民生案件出台两批便民利民措施40项,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让“警务真前移、服务零距离”。抽调400多名政法干警担任400余个行政村的法治建设指导员,近距离解答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推进“雪亮工程”全覆盖,开展压发案、除隐患、保平安专项行动,整治治安隐患3000起,排查化解矛盾3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