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西启动防汛一级响应。7月12日,鄱阳湖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7月14日鄱阳湖区洪水红色预警降为橙色。
7月11到14日,鄱阳湖上最惊心动魄的“72小时”,江西上饶联通鄱阳县网格的“她”们挺身而出。平日里,她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洪灾来临时,她们化身为防汛抗洪的巾帼战士。
有家难回的张小璟
7月11日早上8点,正在鄱阳县团林镇青山圩巡堤的张小璟,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得知洪水已冲入家中,一楼已被洪水淹没,他们躲到了二楼。随后电话突然中断,家中亲人的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张小璟,江西上饶联通鄱阳县网格普通员工,家在鄱阳县莲湖乡老村,洪灾发生后,便一直驻守在青山圩。后来她从新闻得知,她的家乡已被洪水围困,停水停电,成为一座孤岛,当地政府已组织开展救援,但她的父母、年迈的奶奶此时已经失联。
团林镇青山圩堤,是鄱阳县网格抗洪责任点之一,青山圩全长仅1.8公里,却关乎鄱阳县城30万人口的安危。圩堤巡查每小时一次,每次三人一组,需仔细观察堤坝是否出现管涌、泡泉险情,一旦出现险情立即上报、组织抢险。
鄱阳县网格有青山圩、沿河路两个圩堤责任点,24小时守护圩堤是他们的职责。鄱阳县网格31名职工除了每日留守的营业员外,已全部派往圩堤责任点。因为人手严重不足,很多员工已是连续几日没有合眼。

张小璟担心家人安危,想知道家中情况。可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手,回家的路又被洪水切断了。“想回家,但我还得守圩堤,还是要以工作为主。”张小璟说这句话时,为了克制情绪,长长吸了口气。
7月13日,通信恢复,张小璟终于联系上了父亲,“没事没事,家里一切都好,你要注意安全。”父亲话说没完,张小璟泪如雨下。直至今日张小璟仍在一线值守,未曾回过家。
“狠心”断奶抗洪的朱敏
朱敏,鄱阳县分支部党员,6个月大孩子的母亲。与婆婆同住在鄱阳县城,虽然老人帮忙照顾小孩,但朱敏一点儿也不轻松,除了日常的责任点值守外,还要完成每日的工作任务,下班后还得洗衣、准备第二天的饭菜、喂奶。

圩堤执勤点,只有两个简易帐篷,既不能遮风更不能挡雨,更没有厕所,要上卫生间得步行数公里到村民家中借用。朱敏为了少上厕所,就算连日37度的高温,也不敢多喝水。
饮水不足的朱敏,母乳已经喂不饱6个月的大孩子了,再加圩堤上吸奶、储藏极不方便。7月12日,朱敏狠下心来,决定给孩子断奶。所有同事都超负荷扎在抗洪一线,她希望和他们一起奋战。
7月13日,孩子断奶第二天,对朱敏来说是最辛苦的一天,既担心孩子会出现不适,还要忍受着回奶时的胀痛,完成当日的抗洪任务。如今孩子已成功脱离母乳,朱敏依旧早出晚归在抗洪一线值守,她要守护好堤坝、孩子、鄱阳县城的安全。
“钢铁”支部书记的吴国娟
采访吴国娟时,她反复说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远没有同事辛苦。吴国娟是鄱阳县分党支部书记,肩负“灾后通信网络恢复”、“防汛抗洪”、“生产经营”三重压力,担子一点也不轻松,但她却不知疲倦。

圩堤一侧是高出地面一米多的浑浊洪水,另一侧是鄱阳县城。担心、焦虑一直压在吴国娟心头,连同身体也失去了痛觉。7月13日,吴国娟在沿河路圩堤巡检时,为了分辨是否为管涌、泡泉险情,走得太近,不慎摔倒,在堤坝上滚了几个圈,险些坠落堤坝。吴国娟拍净尘土,继续巡堤。
第二天青肿的小腿,才让她想起昨日惊险一幕。事后吴国娟有些后怕,好在受伤的不是颈椎。去年的7月15日是吴国娟颈椎手术的日子,颈椎手术后的一年是恢复的关键期,医生建议静养,吴国娟根本顾不上许多。
今年的7月15日,是吴国娟术后一年回医院复查的日子,但她选择了坚守。水位逐渐下降,洪峰过后的家园除了垃圾、淤泥、树枝,还有被冲出来的家电和汽车,做为土生土长的鄱阳人,这让吴国娟很心痛,她想做的更多。
洪水未退,鄱阳湖畔圩堤上的故事还在继续。7月13日江西上饶联通万年县分党支部、余干县分党支部派出数名党员志愿者紧急驰援鄱阳,缓解了鄱阳网格人数不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