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线整治让乡村“无线美”
盛夏时节,走进我省赣州市的上犹县梅水乡园村,但见青瓦白墙的客家民居散落在沥青村道两旁,大金山漂流景区热闹非凡,村里的民宿也因避暑游客的到来,家家爆满。
每个暑假,家住南昌的黄女士都要带着家人,来到这个省级4A乡村旅游点度假。“山区空气好,更重要的是环境优美,漫步在乡间小路,还能找到儿时的记忆。”她说,“现在上犹的园村、梅水村变得更美了,之前杆线林立,线网乱绕的‘蜘蛛网’不见了。”
黄女士所说的“蜘蛛网”不见了,正是上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的新成果。该县通过联合江西电信等企业,推进农村杆线序化,理顺了“蜘蛛网”,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打造出村强、民富、景美的新农村。
政府主导,破解杆线整治“四个难题”
“一块小农田,5根电线杆,耕牛下了田,犹如进了迷魂阵,有时调头都困难。”这是上犹县农村农业局副局长曾凡洲去年在该县新建村柏水寨调研时看到的一幕。杆线整治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
对此,上犹县去年8月,出台了《上犹县城乡杆线专项整治方案》,联合江西电信等企业对上犹县南河湖、犹梅线(含梅陡线)沿线主干线路的18个行政村进行杆线整治。
“杆线序化整治工作牵涉城建、城管、房管、财政,还牵涉电信、电力等五家杆线权属单位。” 曾凡洲说,针对杆线整治工作牵涉的单位多,杆线权属综复杂,综合协调难度大等情况,首先破解“工作谁来抓”的难题,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领导挂帅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有人管事。
其二是破解“资金哪里来”的难题,确保有钱办事。上犹县采取多方分担方式解决资金难题。比如,上犹县南河湖、犹梅线两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 2000 万元的杆线整治资金,按 6∶3∶1方式进行分摊,即政府分担 1200 万元整治所需的光缆、电缆等材料费用;电信、电力等杆线权属单位分担 600 万元施工费用;所在乡镇分担200万元用地补助及农作物损失补偿费用。
其三是破解“工程谁去做”的难题。为避免
杆线权属单位各自为战现象,确保杆线整治质量,上犹县明确整治工程由电力公司负责强电部分,江西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弱电部分,并分别与杆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施工合同,明确时间任务要求和施工质量标准,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四是破解“整治怎么有规矩”的难题。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施工规范,加上施工过程缺乏监管,造成农村标线“想怎么拉就怎么拉”“想哪里搭就哪里搭”。为此,上犹县从抓规范入手,由县电力公司、电信公司负责分别对强弱电线路编制通俗易懂的行业施工规范,因地制宜进行杆线整治。
那么,相关企业是如何参与理顺“蜘蛛网”的呢?参与此项工作的中国电信上犹分公司的负责人叶翀飞对此进行了详解。
“上犹县的杆线整治,主要是靠政府牵头,企业主动作为、具体实施。” 叶翀飞介绍,为圆满完成专项整治工作,中国电信江西公司召开专项会议布置落实,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调集了整治资源,实行白天立杆、拉线、拆除,晚上割接、调测,做到整治工作不影响群众正常通信需求,确保了整治工程高质量如期完工。
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牵头主导,企业的积极响应,今年6月,上犹县杆线整治的经验与做法,得到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表扬。
无独有偶,杆线整治工作不仅在上犹完美交卷,去年在抚州市的杆线整治中,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提出的“政府主导、四家分片”新的模式,得到了采纳,形成了政府主导、各家分片包干的齐头并进局面,高效率的推进线路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次的整治划片包干的做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实现了“谁搭挂、谁受益、谁有责”的有效转变。
今年7月,在抚州召开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资溪、东乡、金溪杆线整治示范村的整治效果再获得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认可。
宜居更宜游,“无线美”体现央企担当
望着杆线整治带来的环境的变化,上犹梅水乡园村村民陈桂莲当笑开了颜:“电线有的改到地下去了,电线杆全部从马路边移走了,路感觉都宽了不少!”杆线整治,除了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宜居环境,也为村里发展经济带来了利好。
对此,以卖风景搞旅游为主业的的园村深有体会。
“我们村有3710人,以前村里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茶叶种植村,近年来搞茶旅融合,同时依靠赣南森林小火车经过的优势,加上村里的大金山生态漂流,周边的客家长廊等旅游资源,形成了园村独有的旅游集群。”园村党委书记吉健康向记者介绍,由于公路沿线与村里杆线无序,导致影响了村里的颜值,尤其是游客乘坐的大巴车,因为村里杆线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零乱和蜘蛛网”,根本开不进村子里。
“现在乡村颜值高了,不仅仅大家的人居环境改善了,游客也更喜欢来了,我们公司也不用在担忧游客的大巴车开不进来。”吉健康谈到,乡村“无线”美不仅宜居更宜游。
对于目前上犹杆线整治带来的变化,曾凡洲代表当地政府向积极响应杆线整治的企业表达了感谢。他说上犹杆线整治的做法,除了有政府的决心与政府的主导,与电力、电信等央企的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分不开,因为这些企业在助力上犹杆线整治中,除了出钱,还要出力。
据悉,从2018年开始,截至今年6月底,仅中国电信江西公司就完成全省811处街道(景区),570个行政村,470个自然村的通信线路整治工作,累计完成5957.38公里线路整治。其中36个乡村旅游美丽宜居示范村,已完成整治20个,整体预计今年8月底将全部完成。
手记:
不做乡村振兴的旁观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江西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成立了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农村杆线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零乱和蜘蛛网”现象,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赣州、抚州在全省率先进行乡村杆线序化整治,理顺“蜘蛛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上犹、资溪等县杆线序化整治经验来看,当地政府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无疑是关键之举。
那么,涉及的企业如何参与杆线序化整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的力量,以中国电信江西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眼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最关键的一环。我们期待,有更多企业,在乡村振兴中不做旁观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