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萍乡市不少市民都接到了关于会员卡积分清零的来电或短信,为了不让辛苦积攒的积分浪费掉,许多市民纷纷突击兑换,但是以积分兑换来的商品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急于兑换积分的心理,设下圈套意图骗取钱财。
积分兑换遇次品
近几年来,精明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以会员卡积分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如今老百姓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几张会员卡。在市民吴阿姨的钱包里,各种名目的会员卡有20多张,去年12月底,她陆续接到了几个商家提醒积分清零的短信,但是她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兑换商品。
她告诉记者,2014年一张药房的会员卡积累了有3000多分,当时兑换了一个电热水壶,可用了几次就出问题了,上门要求商家更换,却被告知积分兑换的商品不在“三包”范围内,无奈之下只有自己拿到维修店修理。“几次兑换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后,我对于商家的这种营销模式,存在一定的看法。”吴阿姨说道。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消费积分清零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商家大都在消费后的下一年年底选择清零,面对积分清零这一规定,市民大多抱着能用则用,无法使用即放弃的想法。
为达积分再次消费
记者从一些电商平台了解到,大多数电商的积分政策都是一到两年的有效期,最快的当年就会被清零。这些积分不仅可以兑换优惠券,直接抵消商品的总价,还能兑换商品。
市民廖小姐是一名网购达人,一家三口吃的、用的、穿的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团购,2015年她在一家团购网的积分累积达到了2万多分,根据商家的兑分规则,3万积分可以换购一个微波炉,于是廖小姐又消费了几百元,凑足了积分。“其实,我也知道这是商家的促销方式,但就是不由自主地再次消费,往往买回来的商品利用率又不高。”廖小姐说道。电商为何坚持每年积分清零政策?采访中不少市民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鼓励网民多花钱,尤其到了年底,如果积分清零,又有额度限制,网友就会选择突击花钱来凑够积分。记者从天猫、唯品会、京东等电商平台获悉,电商平台的积分大部分都是当年作废,有的则可以跨年。
积分兑换要留心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积分兑换的礼品过于鸡肋,大多为杯子、手套、纸巾之类的东西,虽然平时消费办理了很多会员卡,但是真正能兑换到有分量的礼品不是要加钱消费,就是平时消费要在万元以上的VIP客户。
对于近年来因商家积分清零未告知消费者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出现的情况,萍乡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办理会员积分卡时,应仔细阅读“会员须知”的注意事项,如需提供个人信息时更应谨慎。另外,消费者平日在面对积分送礼品的诱惑时,要考虑自身需要,多留几个心眼,不要贪图积分而盲目消费。如果商家在消费者办理会员卡时,已经告知顾客相关条款或者在会员卡上已经注明,视为合理。反之,商家如未尽告知义务,消费者有权向消协或者工商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年底是兑换积分的高峰期,近几年来骗子也瞄上了这个机会。假如你手机上收到短信,要求你登陆短信的链接去兑换积分,那你就要千万小心了,这多半是诈骗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