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发明专利、标准制定、智库成果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都将成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了!昨日,省人社厅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深化职称改革相关举措和亮点。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职称评价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和《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办法》(简称《办法》),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创新方面,开辟职称审定“绿色通道”。《意见》和《办法》提出了多条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干货”,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评审通道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对此,晨报特别对突出贡献人才申报审定正高和副高职称的条件进行梳理,只要满足一条,就可以申报。
朱雅琳 晨报记者 王竹青
三注重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研发高新技术并成功转化者可直接申报
“以往评职称,一定要有论文或科研项目,这种评价标准有利于基础研究,但不利于从事应用型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因为有些技术创新并不能通过论文或科研项目来体现。”江西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叶志忠告诉记者,此次职称评价的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科研项目和论文的要求,突出成果转化。只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并成功实现转化,就可以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并且,《意见》提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发具有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成果并成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单个技术项目转让交易额累计到账50万元或3年内多个技术项目转让交易额累计到账100万元的,可视同一主持完成的省部级课题。技术作价入股可参照执行。
注重科技创新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将享“绿色通道”
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的,按照个人排名开通了直接申报审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绿色通道”。
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一级奖励证书),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有一级奖励证书)的,可替代1篇核心论文要求;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有一级奖励证书的),可替代1篇省级论文要求。
业绩条件
建言献策被国家采纳可作评职称的业绩条件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表精品论文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标准制定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智库研究
叶志忠坦言,以往论文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但论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唯文本论”现象。这次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提高论文的质量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或政策建议等智库研究成果,被中央、国务院部委办或省委、省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的,或获中央、国务院部委办领导或省委、省政府领导书面肯定性批示的,可作为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条件。
三支持
支持博士后和流动专技人才申报职称
博士后流动人员究竟怎么申报职称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本次改革,我省提出,对江西省各类企事业单位接收的出站国内博士后研究人员,其科研成果突出,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可参照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申报考核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完成的博士后研究项目可计为职称评定业绩。
《意见》还支持流动专技人才申报职称。对经批准同意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或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兼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符合职称申报条件的,可回原单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其在创业或兼职期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资历、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的评价依据。
用人单位可申请职称自主评选
我省明确表示,支持用人单位职称自主评选。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扩大用人单位职称评价自主权,专业技术人员集中、条件成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向政府人社部门申请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探索自主评价机制,自行制定不低于全省通用标准的职称评价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申报
申报条件
14类人才可申报正高 11类人才可申报副高
《办法》明确了正高和副高职称各14项和11项的申报条件,具备条件之一的人员,即可申请审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程序将按个人申报、单位考核推荐、主管部门审核、专家审定、公示批复“五步走”。
需要注意的是,有突出贡献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奖项、项目及成果应为申报者近5年来取得,已通过评审或审定使用过的,不能再次在申报审定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使用。此外,实行“以考代评”的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资格,不纳入审定范围。申报审定有从业准入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须先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申报审定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14项条件
(一)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
(二)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类)、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类)、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五);
(五)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八)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九)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个人排名前三),或中国专利优秀奖(个人排名前二)2项;
(十)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三);
(十一)获得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奖(以《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公布的调整后奖项为准)一等奖的主创或主演人员(个人排名第一);
(十二)在《Nature》、《Science》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
(十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或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计划负责人;
(十四)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并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发明、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单项)在生产中转化应用,近三年年均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或年均新增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第一完成人(需提供发明专利或成果证书,成果转化登记及针对该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相关销售、税务证明材料,并能证明本人为第一完成人)。
申报审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11项条件
(一)省青年科学家,或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七);
(三)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一)2项;
(四)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五)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三);
(六)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2项;
(七)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个人排名前二),或江西省专利奖(个人排名前二);或获得中国(国外)发明专利授权4项(个人排名前二)并至少有1项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
(八)获得国家级动植物新品种审定(个人排名前三);
(九)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二);
(十)获得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奖(以《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公布的调整后奖项为准)二等奖的主创或主演人员(个人排名第一);
(十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并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发明、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单项)在生产中转化应用,近三年年均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或年均新增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第二完成人;或近三年年均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或年均新增上缴税金70万元以上的第一完成人(需提供发明专利或成果证书,成果转化登记及针对该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相关销售、税务证明材料,并能证明本人为第一或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