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本报记者 戚虹鸿
江南秋尽草未凋,寒冷的初冬,“睡美人”灵山层林尽染,依然美得灵动脱俗。灵山大道两旁的梧桐,树树黄得明亮,美成一幅幅油画。山上零星的红色枫叶与苍翠的树木、红色的野果、峭壁间的百合、如洗的碧空一同,让整个灵山时光变得柔软轻盈。“奇石海洋,心灵之山”的灵山,早已是上饶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正式开放两年多来,灵山景区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为广大游客创造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并以旅游助力精准扶贫,树立美好旅游形象。今年以来,景区全面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实施“全景域智慧党建”品牌战略,加快推进灵文化项目建设,引入政企分开机制,做旺灵山旅游经济,实现灵山旅游跨越式发展。灵山旅游正变得越来越有范儿。
旅游品牌,越叫越响
灵山,奇石林立、奇峰座座。管委会起步建设景区就是高标准、大手笔。
2012年,在政府的主导下,灵山旅游项目建设相继启动。一期开发建设26个项目。经过五年的建设,景区基础设施五大主体项目全面竣工:通往景区的双向四车道灵山大道宽敞平坦;按国家5A标准建设的左溪游客接待中心占地面积11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余平方米,并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数字景区展示馆、生态停车场,及可同时容纳上万游客的游客集散广场、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灵山索道、8.5公里的环山栈道。
自2015年2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灵山景区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当年就成功创建了4A景区,实现了220万游客人数,索道票、门票收入达到2200万元。2016年实现了240万旅游人次,索道票、门票收入达到2600万元。
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后,灵山前进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了,“融入高铁空港新时代”的脚步也更快了,紧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狠抓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今年7月,上饶灵山成为江西省级地质公园,并将在3年内完成建设。
眼下,灵山脚下的大运城、灵山民俗文化风情街、灵山左溪污水处理厂、公租房等项目正火热建设。栈道支线的建设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滑翔伞、直升机观光游、滑道、攀岩、夜游、军鹰拓展文化园等一批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也在探索和谋划中。
两年多来,“高颜值”的灵山被游人们口口相传,早已成了许多游人心目中心心念念的远方。
文旅融合,妙趣横生
“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灵山。“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这是明朝大学士夏言笔下的灵山……千百年来王安石、辛弃疾、陆游、夏言、王贞白、蒋士铨等众多历史名人为灵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如今,灵山用一场场文化活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金蛇狂舞曲》《十番锣鼓》……10月1日,清水唢呐在灵山吹响,为共和国献上国庆的祝福,也展现了当地的民俗民乐。在传统节日里,灵山用传统民俗点亮旅游,如在端午节时,灵山景区举办了以“传统端午祭”为主题的祭祀活动,游客们在景区里体验“点雄黄、沐兰汤”、制作端午香囊、编五色丝线等传统端午习俗。在“诗词热”中,景区也大力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举办了首届灵山杯上饶诗词大会,选手们穿上汉服,在灵山酣畅对决、快意诗词,为灵山更添诗情画意。一场场妙趣横生的文化活动,让灵山更多了文化味。
被道家书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的灵山,从建设之初就吸引了一批文化投资项目。眼下,以道教文化为载体的至德宫和白云观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成之后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灵山深厚绵长的道教文化,并赋予游客更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心灵之山”灵山如今内外兼修,有高颜值更有文化内涵。
扶贫帮困,“钱”景明亮
在灵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里,保洁员陈梅花正在忙碌地打扫卫生。今年62岁的陈梅花是左溪村民,丈夫得了肺气肿后长年卧病在床,一家人生活曾一度很困难。灵山景区管委会在走访中了解到陈梅花家里的贫困状况,用实际行动为陈梅花提供帮助。去年10月1日,陈梅花走进灵山景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的一名保洁员。“在家门口上班比在外面打工安心多了,1400元一个月,工作也稳定,还能照顾到家里。我每天早上走20多分钟到这里上班,很方便。”陈梅花告诉记者。
和陈梅花一样,灵山脚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在灵山景区管委会,记者了解到,灵山脚下左溪村原有11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493人,2016年在灵山景区的帮扶下实现脱贫99户、429人;计划今年实现全面脱贫。
今年秋收时,为了解决贫困农民的燃眉之急,灵山景区管委会联合清水乡人大联络站、左溪村委会组成爱心收割队,及时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抢收稻子,也化身田间地头里一抹亮眼的风景。
灵山景区自开发以来,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给贫困户带去收益;一方面,通过保洁、防火及资源保护、摆摊设点等工作岗位给贫困户提供实际的帮助,让贫困户直接尝到了旅游的甜头。同时,景区将党建与旅游、扶贫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大数据”思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以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手段,着力打造“全景域智慧党建”品牌,做到“全景域智慧关注、全景域智慧服务、全景域智慧考评”,进而带动全县全域旅游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灵山用美景为群众打开致富门。
加快建设,谱就新篇
两年多的时间,灵山用好风景和好服务书写了精彩的篇章。
“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加快灵山建设步伐,谱就新时代灵山发展的新画卷,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面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百姓脱贫致富。”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灵山将如何把握全域旅游的新机遇,精准发力,保持强劲的旅游市场竞争力, 上饶旅游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灵山景区党工委书记蒋加龙表示,“灵山现将全面实施‘六化’战略——体制机制企业化、管理服务标准化、宣传营销市场化、旅游产品多样化、党建工作特色化。在发展中坚持‘135’工作思路,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创建5A级旅游景区,早日实现灵山景区索道、门票收入过亿的这一目标。三是抓住三个重点,即以推进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向改革要活力;以加强宣传营销为重点,向市场要效益;以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质量为重点,向精细化服务要动力。五是做实五项工作,即以完善灵山规划体系为龙头,实现景区在保护中有序开发;以全面启动石人殿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抓手,实现快速做大灵山景区;以服务景区优质投资旅游企业为己任,实现做旺景区旅游业态;以注重打造灵山“经典灵应文化”为核心,实现灵山旅游文化品牌效应;以全景域智慧党建为引领,实现灵山景区精英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