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十年前,手机于我们而言还只是一个与人联系的工具,现在却已经集视频聊天、外卖打车、预约挂号等功能于一身。家电们也从最初单一的功能项,演变成了数十个功能项。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这份便利。许多老人在家电繁杂的功能项前无所适从,手握智能手机,却也始终进不去那一方屏幕内的精彩世界。
“好的,观众朋友们,本轮的抢红包正式开始!”
2017年除夕之夜,海口龙华区大同路的一户人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家庭成员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左手拿着手机,右手食指停在手机屏幕上方时刻准备点击。等到主持人一声令下,食指便飞速奔向了手机。无论抢到的金额多少,数秒后家中都会被欢乐的氛围笼罩。
然而,这份欢乐与家中年龄最大的李阿婆无关。65岁的她坐在沙发上,目睹着眼前的一切,仿佛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儿子和孙子教了我几次,但是我太老了,学不会。”到海口市人民公园散步的李阿婆坐在一条石椅上休息,指着手中价值1000多元的智能手机说。事实上,除了接听电话,李阿婆几乎没用到这个手机的其他任何功能。
渐渐地,李阿婆觉得自己和家里人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他们口中的朋友圈、网购、群聊,在李阿婆看来是一个个最熟悉的陌生词汇。
李阿婆告诉记者,老伴几年前去世后,她主要的娱乐就是来公园闲逛。碰上下雨天,就只能在家看电视。
今年3月份,儿子给李阿婆买了一个智能手机,也教了她一些基本的操作。无奈的是,好不容易记住了拨通视频聊天,过几天又忘了。家里人平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耐心教她。渐渐地,李阿婆的手机只剩下打电话这个功能。
智能手机已是可望却难及,而当智能化的触角延伸到家电市场后,老人们在虚拟键和数十个功能项前更是显得无所适从。不久前媒体报道武汉的一位老人,就因洗衣机太“智能”,最后重拾搓衣板。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龙昆南路的一个家电商场了解情况,一进门便在功能繁多的各类家电中看花了眼。米饭、八宝粥、煲汤······一个电饭煲上,足足有19个功能项供选择。旁边的一台洗衣机上,更是标明了30个功能项。
此外,现场的许多家电也已经取消了实体按键,有的如果不插上电则完全看不到按键。记者现场向售货员咨询了一款按键为虚拟键的洗衣机,对方立即熟练地介绍起了该款洗衣机的优势。而当记者问到老人是否能独立使用这台洗衣机时,售货员摇摇头说道,此前也有顾客买回家给老人用,但老人因为视力退化根本看不清发着红光的虚拟键,此外该款洗衣机繁复的功能老人也不会使用。
随后,售货员称可以为记者推荐一款适合老人使用的洗衣机,区别在于推荐的那款为螺旋按键。“这款上面也有很多功能,你把它调到标准洗之后就让老人不要拨动,用的时候按开关就行了。”售货员说。一台智能洗衣机,到老人手里就只能当“傻瓜洗衣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