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3时许,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机房内,键盘敲击声与设备运转声交织。武志刚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操作。半小时前,某乡镇突发通信基站故障,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已吞噬了两处通信杆路,上千户村民面临“失联”风险。“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武志刚带着团队现场调试、远程联动,终于在半小时后点亮了屏幕上的绿色信号点。这样的“深夜战役”,是他22年通信生涯的缩影。
深耕云网维护工作,武志刚始终保持技术嗅觉常新,精准响应千行百业数字脉动;从保通信,再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越是辛苦、越是挑战的场合越有他的身影……武志刚是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客户支撑服务中心总监,也是全国劳动模范。
匠心:通信生命线的“架桥人”
2003年,武志刚进入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从爬电线杆架电缆的线务员起步,到精通网络架构的工程师,他始终扎根一线。同事形容他“像一块海绵”,白天跟着老师傅学实操,晚上啃下十几本通信专业书籍,笔记摞起来足有半人高。
2020年起,江西宜春市开通7×24小时服务“不打烊”,需要保证通信的全天候不间断。面对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武志刚主动请缨赶往一线,带领团队开通当地隔离区、高速卡口、视频会议、中小学网课等关键区域网络与监控;响应当地公安、医院、学校等紧急需求111件;停课期间紧急开通30台云服务器与宽带专线,确保全市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
2020年的除夕夜,宜春市防疫指挥部紧急启用宜春人民医院邮桥分院,通信保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来。武志刚匆匆离开团圆的饭桌,带领团队仅用3个小时开通宜春市人民医院总部到邮桥分院的专线通信,确保第一时间联通通信生命线。
在与时间赛跑的通信保卫战中,武志刚与团队以“使命必达”的信念,用光纤编织安全网,以数据搭建连心桥,为全市架起了一座“云端长城”。
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
作为客户支撑服务中心总监,武志刚深知数字化浪潮下,通信服务必须从“保障畅通”向“创造价值”跃迁。
在宜春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的智慧监控中心,企业当天的排产,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进度一目了然地展现在企业智慧中控大屏上。在企业的数字化自动生产线上,机械臂上下翻飞,智慧物流仓库中,四向穿梭车来回穿梭。“产线数字化改造后,不仅良品率提升上去,而且用工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原先需要六个人看一台机器,现在一个人就能做到!”企业信息技术负责人叶启辉高兴地说。
效率的提升源于武志刚和他的团队为企业量身打造的“5G智慧工厂”平台。2023年,江西宜春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实施新一轮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武志刚带领团队深入企业,为8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服务,为3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潜心:民生安宁的网络守护者
“‘人民邮电为人民’,这句话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也是身为一名电信人的严格要求。”武志刚指着公司墙上的七个烫金大字,郑重地说。
在宜春市公安局信息中心的指挥大厅,武志刚团队构建的“雪亮工程”数字化平台正以每秒数千次的运算频率守护城市安全。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洪流显示:系统累计保障警务人员登录近千万次,实时调取的相关数据库突破50亿条,各类特征库数据存储量达40亿条,精准覆盖全市重点区域、交通枢纽及重点行业,织就一张“全域感知、秒级响应”的智能防控网。
“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科技赋能实战的战斗力增量。”武志刚解释道。平台深度对接网格化管理系统后,校园周边异常监测,重点河流、湖泊溺水预警等民生关切场景也被纳入预警模型。如今,这张由海量数据织就的“智慧之网”,既为民警配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也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愈发敏锐。
后记
采访结束时,武志刚正在对一个即将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企业进行方案细化。窗外,宜春的楼宇间光纤如神经网络般延伸,智慧大屏上跳动着城市的呼吸与心跳。这位“通信老兵”的眼里闪着光:“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能让每个人触摸美好的温度。只要城市需要,我永远在信号满格的地方。”
在这条看不见的通信长路上,武志刚用匠心织就了一张网——“网”住对技术更高峰的追求,更“网”住了一名共产党员赤诚的初心。(汤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