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规模从60亿飙升至4367.1亿—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细分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实现了高达70倍的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7%。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随着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3c数码、医美、教育、旅游、租房、农业等各类消费金融细分业务不断涌现,它们共同助推着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井喷式跃进。但在业务迅速拓展的同时,《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无序、骗贷等现象也在暗自疯狂生长,阻碍着消费金融产业的健康成长。
根据深圳市消委会8月中旬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费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金融保险服务成投诉热点,同比激增291%,其增长主要来自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有限公司(371宗)和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147宗),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家消费信贷合同签订不规范、手续费高等问题。
在问题集中爆发的行业背景下,监管趋严已成消费金融近两年来最重要的关键词。《投资时报》注意到,风暴中,不少消费金融平台或开始收缩业务线,或已销声匿迹。

“曝光”频率持续密集
根据8月16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上半年消费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深圳消委会共登记消费者投诉39648宗,同比增加22.23%。其中,互联网及通信行业服务、通讯电脑数码、交通工具及维修投诉量位居前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最闹心的三大消费领域。
前三甲中,金融保险服务是投诉热点,同比激增291%。深圳市消委会披露的数据同时显示,金融保险服务投诉的增长,主要来自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佰仟金融),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家消费信贷合同签订不规范、手续费高等问题。
另据此前媒体披露,佰仟金融也是深圳市消委会公布的2016年投诉量较大的互金平台之一,被投诉的问题主要为利息过高、限制提前还款、随意收取高额滞纳金,等等。
为何佰仟金融会持续在消委会的投诉榜中位居前列?
早在《投资时报》2017年3月推出的《中国消费金融现象调查》系列报道第一篇《现金贷业务暗藏猫腻 佰仟金融被指变相高利贷》一文中,就曾对佰仟金融现金贷业务予以深度报道,并对2016年小杨在“佰仟金融”消费金融平台微信端上申请贷款9000元现金贷、后需还款18000元等案例,进行了“曝光”。
时隔半年,记者发现,有关佰仟金融的“曝光”频率依然在消费金融领域甚为密集。
典型如,其一,今年“6·18”前后,网上先后有网友投诉佰仟分期不经过客户同意,私自将12期分期改为24期、36期,或是出现贷款5000元还3000元出现逾期后,索要8000多元的情况。
彭女士的案例是其中一个典型。
两年前彭在佰仟金融办理了9000元现金贷,分30期还款,如约还了5000多元后被告知还有欠款11000多元。彭女士以没有明确告知服务费、逾期还款收费标准,没有贷款合同等为由,拒绝还剩余款项。此后,各种骚扰电话、催款信息开始轰炸她和父母、亲戚等家人。
其二,一位化名为曹莹的佰仟金融用户向媒体反映,在佰仟金融办理现金贷时,同样遇到还款期“自动”增加的情况。此前的2015年12月19日,她曾在佰仟金融申请10000元现金贷,当时明确表示办理24期还清,客服告诉她每个月需还551元,也就是说,共需还款13224元。但2017年1月,曹莹偶然间打开微信公众号上账目明细,发现还款期数变成了36期,共需还18426.34元,相当于年化利率28.1%,这让她无法接受。
其三,2016年9月,北京用户杨贵(化名)准备购买一部价值2700多元的OPPO手机,在西单大悦城附近一个手机门店里,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佰仟金融消费分期购买手机并不需承担很高利息,在其指导下,杨贵签订了合同。他事后回忆,“签订合同时,工作人员都没让我查看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等信息就把合同全部拿走了,当时工作人员只告诉需要支付300元首付,然后24期每期还款129元。”他据此计算两年共要还款3396元。可还了几个月款后他发现,实际需还款5344.38元,“这明显与业务员介绍的情况并不相符,我随即停止了还款。最近,每天有人打电话骚扰让我还款,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其四,不少用户反映,自从不按时还款之后,就经常收到催收短信,“而且催收人员还打电话恐吓我,说再不还款就打断我的腿”。很多佰仟金融用户都在网上贴出了大量“恐吓式”催收的短信、邮件记录等。
此外,较集中的问题汇聚于,除高额利息外,还有客户服务费、财物管理费、增值服务费、随心还服务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加起来高达本金的70%多,用户却多事先不知情。记者注意到,“6·18”前后还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并未在佰仟金融申请消费贷款,却“被”贷款,其中涉嫌有佰仟工作人员为了套现而利用泄露的消费者信息进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