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奋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会上,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介绍了相关内容。
“跨越赶超”,奋进的鹰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由2012年的488.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82.25亿元,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2023年首次位居全省二类地市第一;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8.4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14亿元,总量接近翻一番,在全省排位第5位。鹰潭市以占全省2.5%的人口、2.1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0.7%的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十一年内先后9次获评全省综合考核先进设区市。2023年,我市GDP、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位居全省前三位。
“向新而行”,创新的鹰潭产业能级焕新蝶变
制造业是鹰潭的“最大优势”。鹰潭铜材产量占比接近全国的五分之一,连续15年居全国前列。还拥有江西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27家、位居全省第一,江西百强民营企业19家、位居全省第二。
通过存量抓工业技改、增量抓高端铜材、变量抓科技创新,鹰潭的先进铜功能材料产量占比达46.5%,全国67家铜产业链主企业超过三分之一落户鹰潭,高新技术企业十余年增长了17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08%、位居全省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8.06%、位居全省第二。绿色化转型方面,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已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实现全覆盖,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同时,规上工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9.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
“先行先试”,开放的鹰潭改革试点亮点纷呈
10余年来,鹰潭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150余项,改革创新的精神、先行先试的担当,已经内化为鹰潭市的内在特质。作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聚焦土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等五项试验任务,探索建立了139项体制机制。此外,鹰潭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高标准打造了鹰潭国际陆港经济区,获批了内陆地区第一家全国再生金属原料目的地智慧检验监管试点,进口货物入关时间压减2天、运输成本可降低20%。
“以人为本”,幸福的鹰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鹰潭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2023年鹰潭市首次突破11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于长三角41个城市第18位的水平。2023年鹰潭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96︰1,首次降至2以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9︰1,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逐年改善。全省5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鹰潭占了2个,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余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案例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近年来,鹰潭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种群连续17年栖息龙虎山越冬,江西唯一的朱鹮种群重建基地成功落户,市空气质量长年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2023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6.7%,创历史新高,8个国考断面连续五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魏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