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工作是裁布,还是比较轻松的。”占早凤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一边说着在都昌县和合乡双峰村方兴雨伞加工厂务工的感受。
占早凤是和合乡桥岭村脱贫户,已在方兴雨伞加工厂务工七个月。此前,占早凤一直在外务工,以补贴家用,但家中老人无人照顾,她心里不放心,巧合中看到了家乡的就业车间方兴雨伞厂的招聘信息,就决定回家试试。“我现在一天在厂里兼职做几个小时,就可以拿到2000元的基本工资,多做多领,而且还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詹老板的就业车间确实让我这样的脱贫户得到了实惠。”她口中的“詹老板”,正是方兴雨伞厂的老板詹昌明。
詹昌明是和合乡双峰村人,年少时便外出务工,在雨伞厂里跟着师傅学习,他做事勤勤恳恳,很快便成为了厂里的优秀职工,一个月可以领到上万元的薪水,是厂领导的得力助手。但作为游子,詹昌明外出务工的这十几年里,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的思念,他说:“每次过完年返工的时候是最舍不得的,看惯了大城市的繁华,就特别想念家乡的宁静,尤其是村子里乡里乡亲之间的淳朴感情让我格外思念,渐渐地,回家创业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于是,他在2017年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在家乡双峰村开设“方兴雨伞厂”就业车间,在不断地努力下,在2019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优先招聘脱贫人口,主要从事雨伞的生产和加工业务。截止2024年5月28日,方兴雨伞厂已吸纳全乡143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38户,受益的脱贫人口61人,其中不乏在外难以就业的残障、半劳动力、弱劳动力人群,在决定回乡创业的时候,詹昌明就暗自下定决心:在创造经济效益,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的同时,也要让这些身心有所残缺的乡亲们重拾对生活的热爱。“相比于在家闲着,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聚集的场所,聊聊天、说说话,解解心中烦闷,这些残疾人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人多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詹昌明朴实地说道。
正如该就业车间的名字“方兴”一样,在詹昌明的带领下,雨伞厂的规模和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和兴起,会吸纳更多的脱贫人口就业。詹昌明在返乡创业的同时,不忘乡邻,帮助脱贫户就业增收,用实践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效益好、村民富的新路子,激活了乡村发展动力,一笔一画勾勒出一幅和合乡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编辑: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