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落叶飘零!虽不如金秋给人以收获的喜悦,但它却承载着别样的一份美丽,让我们期待!
为推进美育发展,发挥课堂美育效果,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展美术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达到互学共研,共同进步。2023年12月1日,西源中心小学迎来了美术研课交流活动。本次教研分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明确方向、教学总结四个部分进行!
刘老师首先播放鄱阳湖美景的视频,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同时明确鄱阳湖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水草茂盛,鱼类众多。
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捕捞水中鱼虾等生物时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充满期待。
刘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渔民的网中所收获的水中生物,随后展示螃蟹、鱼、龙虾、贝壳等手工作品。并请学生思考这些手工作品是利用什么材料以及什么方法制作的?在此过程,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的参与率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也很好。
刘老师出示已制作好的螃蟹,并示范螃蟹的制作过程。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调动起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有机整合,可谓是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刘老师请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通过采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制作。并向学生指出制作要点:造型趣、动态酷、色彩美。在学生制作之前刘老师温馨提示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垃圾放入垃圾桶里。刘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及教材分析,采用畅想——欣赏——感受——表现等环节穿插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有创意的想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加深对美术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课堂的结尾,刘老师将学生所制作的作品进行一一展示,由一条黑鱼引入本节课的情感升华,向学生传递:树立环境意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课堂永远是我们研讨的主阵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一直以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此次教研活动由教导处陶主任主持。
首先由刘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教学研讨环节,老师们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环节进行评课发言,对于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畅所欲言,共研课堂艺术。
为突破美术、体育课教学的难点,提升教师的运用技能,由该校教导处的曹主任,对各年级的美术、体育教学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行了准确的讲解。本次培训目的在于拓宽中小学美术、体育教师的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景自无言亦有声,物本无语蕴芳菲。让我们带着新理念,新思考,不断创新美术、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在美术、体育活动中“浸染”出更加绚丽的色彩,绽放不一样的芳华!
活动最后,由该校江喜平副校长为我们做出下一步工作的指示。江校长希望教师们能在音、体、美各学科研讨的路上用心用情,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真正将音、体、美课程落实到教学之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效提高了老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解决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未来,相信该校教师们会持续聚焦美术课堂教学,立足新课标,让教学有高度;探讨新美术,让课堂有温度;深耕新美育,让课程有厚度。优化教学落实“双减”,提高课堂促进双增,凝心聚力,向美而行!
编辑:付文